元宵节,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,是中华民族传统年俗中举足轻重的重要节日,如同一场华丽的压轴戏,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在恰逢正月十五之际,古人有云:“正月十五闹元宵”,那么,究竟是如何“闹”的?让我们通过中国古代名画,领略一幅幅元宵节的生动场景。
首先,我们来欣赏一幅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长卷大作——《宪宗元宵行乐图》。这幅画长达6米,如同打开了一扇朱红色的大门,让我们身临其境,感受明代宫廷元宵的盛况。画面分为三大块,分别展示了朱见深在宫中赏灯游玩的热闹场面,从早至晚,各式节目一应俱全,恰似一场盛大的庙会。宪宗皇帝身旁,烟火漫天,天地一片欢腾。
细看画面,宫人和小童们在放烟花爆竹,孩子们捂着耳朵,或欢笑雀跃,或畏惧退缩,仿佛能听见那阵阵鞭炮声;众人围绕在摊贩的货郎车前,挑选着心仪的玩物,令人念念不忘的热闹气氛扑面而来。随着观众的视线转移,画卷的最后一幕展现了“鳌山”灯海,万盏灯光交相辉映,形态各异,光彩夺目,无不彰显出明代工匠们的深厚技艺与奇思妙想。
在这段氛围中,各式花灯竞相争艳,明代的花灯设计可谓奇思妙想,官⼈灯、蟾蜍灯、仙鹤灯、马形灯等,寓意吉祥,形态百态。官人灯寓意人丁兴旺,蟾蜍灯象征着平安吉祥,而马形灯则代表着事业顺利,诸般甜美的祝愿均在这些灯影摇曳之间流动。更有气势恢宏的“鳌山”灯会,它以绚丽多彩的灯光装点出人间仙境。
同样,清代的《雍正十二月行乐图》也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元宵节的生动描绘。这幅作品细致入微,展现了雍正皇帝的日常生活,并按四季十二月的顺序进行了排列,其中的正月观灯图展示了那一繁华灿烂的元宵庆典。画面采用中西结合的透视法,营造出远近交融的丰富景致,宛若一场轻快的乐舞。
在这幅画中,宫廷的灯光绚烂夺目,五彩缤纷的灯饰悬挂在每个角落,映衬出节日的欢庆气氛。球灯与天灯交相呼应,展现出元宵节独特的礼仪与氛围,球灯装饰着大红灯笼,上面写着“万年吉祥”、“华封三祝”等字样,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。
民间的元宵节则更为热闹欢乐,JNTY.COM烟花炮竹响彻云霄,孩子们一边放着烟花,一边尽情吵闹,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。画中,孩童们纷纷用手捂耳,或兴奋地舞动,或畏缩不前,生动呈现出元宵节的欢快场景。
在音乐与舞蹈的欢声笑语中,观众莫不感受到那份热闹与欢乐。地毯铺就的舞台上,演员们化身为夸张的角色,生动展现出百戏的魅力。小童们手中的扫帚象征着驱逐邪祟的意愿,呈现出元宵节万家团圆、共庆美好的愿望。
通过这些传世珍作,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古代元宵节的丰富多彩,更体悟到了这一佳节之于民众心中的重要意义。元宵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一种情感的寄托。古画中的元宵盛景,犹如时间的胶囊,定格了那一瞬间的欢聚与幸福,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延续,让我们在这欢腾之中,感受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共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